厦门柔性电子研究院
福建省协同创新院柔性电子产业技术分院
——协同  创新  共享  发展
导航栏
邮件发薪0元、3个月离职1100人,又一只“独角兽”折戟!



在连续好几个月收到公司的欠薪邮件后,柔宇科技的员工打开了招聘网站

据红星资本局报道,有柔宇科技员工透露,自2021年9月至今,他6个月内收到了5封欠薪邮件拖欠总额已有近10万元。而邮件的话术也多为“公司正在融资,资金到账马上补发。”

事实上,这已不是柔宇科技第一次因欠薪成为焦点了。去年12月,创客公社就曾针对其“欠薪”问题,探讨了“空有技术不赚钱 ”的问题。

此后,创客公社注意到,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柔宇科技虽给员工补发了11月的工资,但开年之后,公司的拖欠薪资的情况仍在上演,甚至还衍生“离职1100人”的囧境……从集结近40家资本、估值曾达60亿美元的独角兽,到两度折戟IPO,柔宇科技深陷“欠薪”漩涡背后,也有创业赛道未能切中大众刚需的原因。

主营柔性屏又难以量产、自研手机但赛道又热得发烫,昔日的高光独角兽还能逆风翻盘吗?

欠薪事件新进展:

“邮件发薪0元”、三个月离职1100人

6个月过去,独角兽柔宇科技的欠薪问题一直未能彻底解决。


图源:三言财经


根据创客公社的过往报道,柔宇科技自2021年9月就已拖欠近千人工资。当时一位自称是柔宇科技人力管理的网友,在“领导留言板”给深圳市龙岗区委书记留了言。此后,创始人刘自鸿曾在全员大会上表示,“新一轮融资有可能12月到,也可能1月到,但仍有不确定性。”并提到,“马斯克失败了很多次才创立了特斯拉,柔宇现在只是经历了小小的挫折。”

或许是随着事件发酵开来、迫于外界压力,柔宇科技曾在去年12月底补发了一笔11月的工资,但此前拖欠的部分仍然没有说法。随后有公开报道也称,柔宇科技资金问题缓解,员工薪酬已发放一部分,此外,公司还承诺,给予员工额外的薪资补偿或期权奖励。

图源:红星资本局

但2022年开年过后,“拖欠薪资”风波却被再次掀起。据红星资本局报道,今年1月、2月和3月的工资,柔宇科技同样以一封欠薪邮件代替。邮件的话术也与之前颇为相似,“公司积极地推进融资工作,近期已有重大积极进展,由于资金尚未到位,3月10日的工资预计将于3月底发放。”

但1个月、2个月、3个月过去……,员工每月只能收到“发薪0元”的邮件,不少便打开了招聘网站。有员工透露,柔宇科技OA系统里的员工人数已经从1800腰折至700

图源:企查查

拖欠员工薪资之外,柔宇科技与供应商也存在资金纠纷。 企查查显示, 柔宇科技存在一条“ 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 终本案件信息,未履行金额超9503万此外,在今年的1月10日及11日,柔宇科技持有北京柔宇电子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的累计约775万余元股权被冻结。此外,该公司的4家分支机构均已注销。

尽管近半年来,柔宇科技一次次在邮件中提及“公司正在融资”并为之努力,但随着一次次发薪计划的落空,也可以看出,有资本 继续对柔宇科技的故事买账 

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独角兽深陷现金流困境:

创业要切中大众刚需才是根本

凭借独创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柔宇科技曾先于小米等巨头,推出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一时间风光无两。

而创始人刘自鸿头顶“清华学霸”、“斯坦福博士”等标签,也曾勾勒过一个“掰弯世界”的梦想:从手机到电脑等产品,都是超薄并可以自由卷起的。它将覆盖上下游产业,乃至软件和移动互联网,“最终会影响一个生态系统”。

“光环加身”下,近40家资本蜂拥而至,估值飙涨至60亿美元。但这一切高光时刻都定格在冲刺IPO门前。

2020年12月31日,柔宇科技在上交所披露招股书,计划科创板上市并募资144.34亿元。但两个月后,科创板IPO的审核状态便成为“终止”,公司也提交了撤回科创板IPO的申请。后来,独董刘姝威曾解释,撤回原因是柔宇科技在股东结构方面存在“直接层面三类股东”的情况,目前我国解决包含三类股东的公司申请上市的问题还有待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不过从招股书看,柔宇科技的资金困境就已显现。2017至2020年1-6月,公司营收仅5.17亿元,但亏损却高达31.95亿元。而对比过往报道,创客公社再次梳理发现,柔宇科技“空有技术不赚钱”的问题仍然存在,这背后,或许还有创业赛道未能切中大众需求等原因

第一,技术独创但并非刚需。当前,在“全柔性屏”行业,有两种技术方向。一种是以三星、京东方等公司采用的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路线;另一种则是由柔宇主导的ULT-NSSP(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全新演进路线。有研究显示,柔宇科技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确实绕开了三星、京东方技术路线的弊端,可以减少制作成本、更轻、更薄、弯折可靠性更强。

但现如今,手机无论是外观,还是系统,每年都没有太多的颠覆性变化,让消费者的购买欲难以激发。由此,“年轻人,尤其是00后越来越不愿意换手机”话题也在近期被火爆热议。

“柔性屏”生意真的是门好生意吗?或许,创业赛道的选择,要切中大众刚需才是根本


图源:雷达财经

第二,难以量产,就难以自身“造血”。一直以来,柔宇科技都因“未量产”被诟病。

一方面,这是由满足不了厂商需求所致。在柔宇对外宣传的其他应用场景的合作客户中,如中兴、空中客车、中国移动等,其合作产品在大众市场上已几乎难寻踪迹。

另一方面,推出了折叠屏手机的三星、华为、小米等主流厂商都没有跟柔宇合作,这就让主营柔性屏的柔宇科技,自己消化技术做起了手机。但手机行业已是一片红海,柔宇科技想要此时进入分“蛋糕”,只能自食“销量惨淡”的恶果。据雷达财经报道,目前,柔宇天猫官方旗舰店的所有商品已经下架,官方也从未公布过FlexPai系列手机的销售情况,但媒体根据招股书,推算出2019年的销量仅为约7112台。

未来,柔宇科技能否化解窘境,我们仍将继续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