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体的外分泌系统由一系列腺体组成,这些腺体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将汗液排泄到皮肤表面,以保证内外热量平衡。

由于汗液中含有多种溶质和代谢物成分,以及汗液可实现非侵入性收集的特性,研究者开始将汗液应用于健康诊断、运动监测等。
2018年9月,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者在《Science Advance》上发表综述文章,介绍了这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例如,汗液中氯化物的测试可以用于诊断新生儿囊性纤维化(CF)疾病。此外,判断氯化钠的损失程度对于确定运动员饮食的策略以维持运动员的电解质平衡至关重要。大量出汗造成的钠元素的过量损失,会增加患低钠血症的风险。通过分析汗液中的血糖浓度,可以用于判断糖尿病。
同时,汗液中的尿酸和肌酸酐水平可以反映肾脏疾病。除了用于分析汗液化学组成,局部出汗率和局部损失汗液量是多汗症和低汗症的判别指标,并且经常用作评估自主调节障碍和中风的基础。
当前,原位定量分析汗液主要依赖于使用一次性纱布,吸收垫等进行提取,随后利用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电化学测量法、核磁共振光谱或其他手段进行分析。

虽然这些方法可以实现上述分析功能,但其在样本采集、尺寸、重量、资金成本等方面有诸多局限。因此,目前汗液的详细分析主要还是在医院或实验室环境中。